SWAY 母 死
北魏「子貴母死」制度的盛行,說到底還是為了權力! 2020-05-04 由 誒呦我的小文藝 發表于 歷史 後宮戲中,嬪妃們常為爭寵斗個你死我活。 後宮戲中,嬪妃們常為爭寵斗個你死我活。所有人都以獲得皇帝垂青為榮,若能懷上龍子,便是祖墳上冒青煙,如果生個男孩兒,母憑子貴,搖身一變,成為母儀天下的鳳凰。因此即便爭的頭破血流,後宮女人們依然趨之若鶩,爭寵不斷!但有這麼一個朝代,這個朝代的嬪妃們既不願懷孕,更害怕生男孩兒。萬一自己的孩子被選為儲君更是如天塌地陷一般,仿佛人生走到了盡頭。那這是哪個朝代?什麼樣的制度們讓後宮嬪妃如此畏懼生子或子被立儲?這個朝代就是北魏,北魏盛行「子貴母死」制度,也就是說:一旦皇子被立為儲君,成為預備天子,其生母會被賜死。因此原因,北魏嬪妃不願懷孕生子,更不願孩子成為「准皇帝」。因為一旦他被立儲,自己的死期也就不遠了。那麼北魏為何會有這種「反人類」操作呢?首先,咱們從北魏社會背景說起。南北朝時,中原地區早已進入封建社會,建國前北魏處於母系氏族後期。當時社會相對落後,鮮卑族逐水草而居,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北魏建國後,一下子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鮮卑族表示車速太快無法適應,許多母系氏族的舊習俗殘餘被保留下來。據《三國志 魏書》記載:(烏桓)貴少賤老,其性桀驁,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父兄以己為種,無復報者故也。當時烏桓族以母為尊,以父為卑,以女性為尊。烏桓和鮮卑都是東胡一族,習俗制度大同小異。鮮卑婦女地位也很高,過高的婦女地位無疑成為實現母權社會到父權社會轉變道路上一塊絆腳石。不改變:尊女卑男的觀念,就無法確立父權的主導地位。因此,從當時整個社會來看,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幼年遭受很多磨難,常年顛沛流離,還背負著背叛本族投奔先秦的罵名,這造就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後回歸本部,靠母親及氏族的力量東山再起,終成偉業,建立北魏王朝。可以說:如果沒有母親賀氏和賀蘭一族,拓跋珪根本無法建立王權,成就霸業。然而,歷史上皇帝年幼,太后掌權執政,霍亂超綱的事屢見不鮮。拓跋珪很清楚後宮奪權的危害,為避免母后專權,拓跋珪堅決推行子貴母死制度:據《魏書 太宗紀》記載:「初,帝母劉貴人賜死,太祖告帝曰: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漢武帝為讓兒子劉弗陵繼位,殺其生母鉤弋夫人趙婕妤。這裡拓跋珪拿漢武帝說事兒,為自己「反人倫」的行為找歷史依據。後來拓跋珪把「子貴母死」列為一項後宮制度,要求後代繼承此制,也是為避免婦人參政和外戚專權,永久鞏固皇位。這個制度雖反人倫,和古代的孝道背道而馳,但對當時鞏固皇權很有利。建國前,鮮卑族以部落聯盟為主,拓跋氏是部落聯盟領袖,其后妃通常選自七族或十族外。當時,能和拓跋氏聯姻的部落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拓跋氏和其他部落聯姻,屬於強強聯合,互相支持。建國後,風俗沿用,外戚力量持續增長。如此強大的外戚部落,怎能不威脅皇權?同時,也影響皇帝對儲君的選擇,進而左右朝政。因此,皇后不只代表妻子,代表未來儲君的母親,其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氏族部落。拓跋珪為鞏固皇權,強制推行「離散諸部」策略。可以說:"離散諸部」為「子貴母死」制度的推行掃清道路,同時,「子貴母死」制度又是「離散部落」中的一個重要舉措,兩舉並行,共同作用於集中皇權和防止外戚專權。「子貴母死」是防止外戚專權的切實要求!409年,道武帝拓跋珪欲立長子拓跋嗣為儲君,賜死生母劉貴人。拓跋嗣受不了這種殘忍行為,哭紅了眼睛。《魏書》記載:帝素純孝,哀泣不能自勝,太祖怒之。帝還宮,哀不自止,日夜號泣。拓跋珪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拓跋珪心說:小兔崽子反了你了。遂改立小兒子拓跋紹為儲君,後囚禁生母賀夫人,準備殺死她。賀夫人也不是善茬,偷偷送信給兒子。拓跋紹發動政變,殺死父親。後來拓跋嗣平定殺父政變,還是當了皇帝。拓跋嗣一直反對殘忍制度,還為母親傷心哭泣,甚至一度惹怒父皇拓跋珪。現在他稱帝了,是否也代表「子貴母死」制度的結束呢?其實不然,制度沒有廢除,悲劇還在繼續。史書雖未明確記載,但拓跋嗣還是有踐行「子貴母死」制度的嫌疑:408年,杜貴人生拓跋燾;420年,杜貴人去世,死因不詳;424年,拓跋燾繼位,追尊母親,一提到母親就悲痛不已,情難自禁。再生氣,再怨恨的皇儲,一旦稱帝,就開始理解父親當初的「反人性」舉動背後的原因,然後為加強皇權,他也走上行為扭曲的不歸路。也正因此,」子貴母死」制度一直在北魏延續。歸根到底,「子貴母死」不過是北魏皇帝對權利的渴望演化的結果。然而長遠來看,這一「反人倫」制度並未達到預期目的,還造成了歷代皇帝內心的扭曲。「子貴母死」在北魏延續傳承,導致諸多皇儲幼年失母。沒有母親的皇儲們,大多會依賴撫養自己長大的乳母或奶媽。她們出身卑微,卻因護主有功,得到皇帝的依賴和信任。皇帝上位後,她們搖身一變成為太后,受到皇帝的尊敬,手中的權利日益增長,於是開始霍亂超綱,為非作歹。像文成帝乳母常氏就是乳母玩弄權術的例子。「子貴母死」除導致「生母賜死,奶媽當道」,還讓當朝皇帝產生心理陰影,扭曲了他們的靈魂。「子貴母死」制度起源拓跋珪,初期鞏固了皇權。但更多的是帶來一場場悲劇。用犧牲妻子或母親性命來維護皇權,這種反人類操作又如何能長久?因此,這一制度的廢除具有歷史的必然性。拓跋史探魏書太宗紀「立子殺母」又或者叫做「子貴母死」,從字面上就不難理解,在老皇帝立太子的時候,那麼的太子的生母就要被賜死。在中國歷代的王朝後宮中,素來有「子以母貴」或「母以子貴」的慣例,前者是母親因兒子的地位高貴而享受尊榮。後者則是兒子因母親受寵而地位尊貴。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就是因為自己的母親被立為皇后,「子以母貴」,因此,由膠東王榮升為皇太子。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之家,如果後宮嬪妃能生下兒子,那麼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因為兒子有機會被立為皇儲,從此母憑子貴,有機會享受盡榮華富貴。然而在南北朝時間的北魏後宮中,妃子們天天祈禱自己不要生下皇子,因為自己的皇子如果被立為太子,那麼自己的死期也就近了。但是,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時期,後宮中出現了「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的奇觀,甚至還有后妃將剛生下來的兒子偷偷溺死的情況。外戚又稱「外家」,乃帝王的母族、妻族一脈。若是外戚安分守己,作為帝王的親戚,自能享盡榮華富貴。可惜,歷數千年中華歷史,偏偏是外戚的野心最為膨脹,甚至遠遠超過了亂臣賊子,其干政乃至篡權的現象時有發生,叫帝王之家頭痛不已。在古代皇室,嬪妃上位的手段多憑藉「母以子貴」,這些後宮佳麗們的地位與能否為皇帝留下骨血有著非常大的關係。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後宮之間隨時進行著爾虞我詐,明爭暗鬥。而勝利者將會變成皇后,皇太后,失敗者將永遠被打入冷宮,甚至枉死在華麗的宮殿內,做那遊蕩的孤魂。「母憑子貴」是最容易在皇家上演的戲碼,所以,很多妃子嫁入皇家後,都希望自己能儘快懷孕並誕下龍子。好藉此在後宮中長期占有一席之地。在北魏時期卻有些不一樣,有的嬪妃並不願意生皇子被立為太子,因為她們不但不能母憑子貴,而且還會因此惹來殺身之禍。但在道武帝拓跋珪百年之後,曾經扶養孝文帝拓跋宏的馮太后不僅干政,而且兩次臨朝稱製成為北魏王朝的實際掌控者,我想這是道武帝確定「子貴母死」制度所沒有想到的,還好馮太后並沒有改號稱帝,最終還皇位於拓跋宏,這一點是值得北魏慶幸的。立太子前,先賜死其生母。這種殘忍的傳位方式,史學界稱之為「立子殺母」或者「子貴母死」。開此先河的,是漢武帝;形成制度的,卻是拓跋氏。漢武帝「立子殺母」,在西漢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貴母死」,卻在北魏沿襲成勢。外戚是什麼?皇親國戚,皇帝妻妾的娘家,太后的娘家。與皇帝宗族一般沒有任何關係,是皇帝家族的「外來戶」。歷史上,皇帝年幼時往往由於先皇已死,自己最親信的人便是母親皇太后,這樣常常會導致外戚干政的局面,皇權落到他姓手中。有名的例子便是建立東漢的王莽,靠外戚身份坐上皇帝寶座。說起北魏的宮廷,大家總能想到一個著名的制度——「子貴母死制」。這個制度的意思就是說:皇子一旦被確立為儲君,他的生母就必須被賜死。對北魏來說,道武帝拓跋珪的開拓武功是其崛起的重要憑藉,「談古論金」之前就介紹了其崛起過程中的重要戰役北魏拓跋珪的崛起:慕容家族永誌不忘的參合陂之戰外戰之餘,拓跋珪在內部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奇特的或許是本文提到的這個。都說帝王家最是無情,為了鞏固統治,往往不會顧及公主和皇子們的情感。公主成年後如政治需要會被遠嫁,而皇子們也被分配到很遠的封地。古代我國各個王朝主要分為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部落所建立的政權。相比於中原王朝那些繁文縟節,遊牧部落所最初所建立的政權,管理方式簡單直接。》提到後宮的女人的上位史,大家首先都會聯想到一個詞叫「母憑子貴」。而如果自己的兒子還被立為了太子,那就更是好上加好了,因為自己就是將來的皇太后了。現在很多古代宮廷的影視作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裡面後宮為了爭寵,為了爭奪太子之位,爾虞我詐,爭的是頭破血流,家破人亡。即便如此,還是前赴後繼的要爭搶。但是,在古代中國,這個王朝,卻恰恰相反,嬪妃寧死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只為了保命。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之家,後宮賓妃想盡各種辦法讓兒子立為皇儲,從此「母憑子貴」,享盡各種榮華富貴。然而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皇室中,後宮賓妃卻祈禱千萬不要生兒子,因為一旦生下兒子被立為皇儲,那麼她的生命也將走到盡頭。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崩,次子元恪登基,史稱北魏世宗、宣武皇帝。——次子元恪的血淚帝王路公元483年,拓跋宏的次子元恪出生,母親為後被追尊為文昭皇后高照容。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權。入主中原之前,鮮卑族首領繼承人的冊立和即位往往有賴於母親一族勢力的強大。登上皇位的並不僅僅是皇儲本人,而是有強大的母族做支撐。這種「母強子立」的體制一直持續到北魏的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繼位。「兒當太子母需死」?古代皇帝真不好當《魏書》載 : "初 , 帝 ( 明元帝 ) 母劉貴人賜死 , 太祖告帝曰 : 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 , 不令婦人後與國政 , 使外家人為亂。汝當續統 , 故吾遠同漢武 , 為長久之計北魏自道武帝開始,長期實行"子貴母死"的政策。皇位繼承人一旦確立,母親就要被處死。在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曾經多次南下入主中原,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跋珪與公元386年在北方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北魏,北魏立國149年,在北魏一朝最為奇葩的就是北魏那殘忍的皇位繼承制度「子貴母死制」,也就是一旦被立為太子,太子的母親便要被殺死。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立儲制度是政治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很長時期實行「子貴母死」制度,即皇子一旦被立為儲君,其生母必須被賜死,這項看起來很殘忍的制度對北魏的政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立太子前,先賜死其生母。【提問】:如果現在讓你當皇帝,代價是親生母親的生命,你可願意?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的正常人來講,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都是否定的。因為,即使再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也大不過血濃於水的母子情深,畢竟「媽媽」只有一個。Copyright ©2020 /